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卵巢周期和生理变化

2018-05-21 15:14:09   来源:中公教育    点击:
加入收藏 打印文章

各位复习事业单位考试的小伙伴们,谈到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大家往往都是比较棘手,不知道该怎样讲解。四川中公教育在这里就先跟大家谈一谈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的卵巢周期和生理变化以及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分泌。

一、卵巢周期和生理变化

(一)卵巢周期性变化阶段

卵泡成熟期、排卵期、黄体形成期、黄体退化期。

(二)卵泡发育成熟

青春期后,卵泡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依赖于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卵泡的发育始于始基卵泡到初级卵泡的转化,始基卵泡可在卵巢内处于休眠状态数十年。一般卵泡生长的最后阶段正常约需要15日左右,是月经周期的卵泡期。

根据卵泡的形态、大小、生长速度和组织学特征,可将生长过程分为:始基卵泡期、窦前卵泡、窦卵泡、排卵前卵泡。其中排卵前卵泡是我们主要了解的内容。

排卵前卵泡:卵泡液极具增加,卵泡腔增大,卵泡体积显著增大,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其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

①卵巢外膜:为致密的卵巢间质组织,与卵巢间质无明显界线。

②卵泡内膜:此层含有丰富的血管。

③颗粒细胞:细胞间无血管存在,营养来自外周的卵泡内膜。

④卵泡腔:腔内充满大量清澈的卵泡液和雌激素。

⑤卵丘:呈丘状突出于卵泡腔。

⑥放射冠:直接围绕卵泡细胞的一层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⑦透明带:放射冠射与卵细胞之间很薄的一层透明膜。

(三)排卵

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去的过程称为排卵。

排卵前,成熟卵泡分泌的雌二醇在循环中达到对下丘脑起正反馈调节作用的峰值,促使下丘脑释放大量的GnRH的大量释放,继而引起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出现LH/FSH峰。LH峰是出现于卵泡破裂前36小时,是即将排卵的可靠指标。LH峰使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一极体,成熟为次级卵母细胞。

排卵:LH/FSH排卵峰于孕酮协同作用,激活卵泡液内蛋白溶酶活性,使卵泡壁隆起尖端部分的胶原消化成小孔。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排卵以后,经过输卵管伞部拾捡、输卵管蠕动以及输卵管黏膜纤毛活动等协同运动通过输卵管,并被运送到宫腔。

(四)黄体形成

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力降低,卵泡壁内陷,形成许多皱襞,卵泡壁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内入侵,周围由结缔组织的卵泡外膜细胞包围,共同形成黄体。

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在LH排卵峰的作用下进一步黄素化,分别形成颗粒黄体细胞和卵泡膜黄体细胞。在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和功能达到高峰。正常黄体功能的建立需要理想的排卵前卵泡发育,特别是FSH刺激,以及一定水平的持续性LH的持续性LH维持。

(五)黄体的退化

若排出的卵子受精,黄体则在胚胎滋养细胞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增大,变为妊娠黄体,至妊娠3个月末才出现退化。此后胎盘才形成并分泌甾体激素维持妊娠。

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黄体功能限于14日,黄体退化时黄体细胞逐渐萎缩变形,周围的结蹄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侵入黄体,逐渐由结蹄组织取代。组织纤维化,外观白色,称为白体。


[责任编辑: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