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申论写作技巧:把分论点梳理清楚

2017-11-27 17:17:23   来源:中公教育    点击:
加入收藏 打印文章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文章写作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意思就是说一篇的好的文章,其开头要像凤凰那样美丽、精彩;正文主体部分要似猪肚那样充实、丰富,同时结尾也要像豹子一样简洁、有力。文章仅仅有一个漂亮的开头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饱满而圆实的论证内容,否则华而不实、沽名钓誉,依旧拿不了高分。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将重点讲解几种申论文章分论点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例证法

例证法,是议论文中亮明观点后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有效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使用非常广泛,因为任何观点都不能孤立存在,需要借助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但在举例子时要注意:一是不能只简单摆事例,而不去进行内部论证和分析,否则会使文章写作变得简单化,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和说服力;二是例证法中所选的例子,一定要真实而典型、新颖,不能泛泛而谈,否则就无法说明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一)热点例证法

【基本思路】

分论点+热点案例+分析+总结观点

【示例】

学礼,方能唤醒公民意识的自觉(分论点)。公民讲礼仪、识礼貌、懂规矩,才能

更好的做人处事,立身行事,才能更好的具备与大国形象相匹配的大国意识。当国外旅游景点的标识牌上赫然写着“中国游客不得乱扔垃圾”,当中国土豪在飞机上肆意殴打空姐,当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痛心(热点案例)。公民意识的自觉与否关乎我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关乎整个民族百年复兴大业的实现,更关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渐提升的大国地位(分析)。因此,亟待加强国人的文化修养教育,提高公民的个人素质,唤醒公民意识的自觉。唯此,才能担当历史使命,开启复兴大业。(总结观点)

(二)典故例证法

【基本思路】

分论点+经典典故+分析+总结观点

【示例】

学礼,方能唤醒公民意识的自觉(分论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旺荣

辱与每一位公民都息息相关,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林则徐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鲁迅先生写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他们为了国家,不惧牺牲,矢志不渝(经典典故)。正是这些仁人志士,在民族危机面前,以自己的人品修养,撑起了国家的脊梁,担起了抵御外侮的责任。如今正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需要每一位华夏儿女自当将自己这滴小水珠,融入到国家复兴的大业之中(分析)。因此,只有通过学习礼仪规矩,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唤醒公民意识的自觉,才能主动承担历史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二、理证法

理证法,是议论文写作的又一种实用的方法,相比于例证法,它的说理性会更强,但是如果言之无物、说理不充分,也容易抽象、拗口,沦为假大空,不能很好的证明观点。所以在使用时语言要简洁、说理要充分,也可以配合例子来使用,从而做到有理有据。具体方法如下:

(一)原因分析法

【基本思路】

分论点+原因分析+总结观点

【示例】

学礼,方能推动民族素质的提高(分论点)。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国家实力得到了迅速提升,然而却没能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国民素质。传统文化的漠视是导致国民素质提升慢的原因之一。同时,道德教育多是口号,缺乏行动表率,国民不喜欢,导致国民素质提升较慢(原因分析)。要提升国民素质,就需要加强文化修养教育,通过潜移默化,让人终身受益。因此,学“礼”才能知礼仪识大体,才能推动民族素质的提高,使公民树立起大国意识的责任抱负(总结观点)。

(二)影响分析法

【基本思路】

分论点+影响分析+总结观点

【示例】

学礼,方能唤醒公民意识的自觉(分论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旺荣辱与每一位公民都息息相关。国民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国家形象的树立,展现着国家风范。当前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一些公民却没有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学“礼”能够增强公民的规矩意思,培养公民的责任感,能够使公民从内心中真正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和生活充实感,能够从行动上不吝于付出,时时刻刻不忘维护国家的形象(影响分析)。因此,只有通过学习礼仪规矩,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唤醒公民意识的自觉,才能主动承担历史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总结观点)。


[责任编辑:bzoffcn]